考生您好,欢迎访问湖南自考网!本站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站点,权威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www.hneao.edu.cn为准。

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复习大全绝对值得一看

发布时间:2013-03-16 浏览次数: 通知:2023年湖南自考专/本科学历提升方案出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答:他们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联系在于: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以他们的关系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方法论: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理论。

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他们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揭示规律不同。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哲学揭示的规律 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最个别最特殊的规律。联系在于: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了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7、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8、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物质为世界本源,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意识为世界本源,意识决定物质的

9、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历史形态:客观唯心,主观唯心

11、德国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说明的是:客观唯心主义

12、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的“理事在先”说明的是:客观唯心主义

1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说明的是:主观唯心主义、

14、对待马克思哲学理论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二.物质和意识的部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两者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区别在于含义不同,而联系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讲运动就是唯心主义,反之就是唯物主义。

5、时间的定义: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一唯性,不可逆性、

6、空间的定义;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空间的特点:三维性,可颠倒性、

7、意识产物的起源:劳动的产物,自然界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9、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10、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自觉性和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控制人类的生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础:尊重规律,正确发挥、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人们发展、

13、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

14、马哲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以及规律的部分

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系统的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开放性,层次性、

3、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4、判断新旧事物的方法:强大生命力,前进趋势,客观规律、

5、规律的特点: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6、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统一性、

7、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个是核心),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8、五对基本范畴: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

四、实践和认识的部分

1、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点,没有把辩证法应用在反映论中。

2、实践的定义:主题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特点:生产实践,社会交往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认识的本质:以实践为基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感性: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内部联系的认识。

8.感性的特点:直接性,形象性,表面性。

9、感性的形式:知觉,感觉,表象。

10、理性:人们通过判断推理对事物外在联系的认识。

11.理性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12、理性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

13、认识辩证运动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到理性。

 认识辩证运动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到实践。

15、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在实践上是改造和被改造;在认识上是反映和被反映;审美关系;价值关系。

16、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7、谬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18、产生谬误的原因:认识根源,社会根源,主体自身条件的影响。

19、真理转换谬误的三种情况: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一个体系;真理是一个过程。

20、谬误转换真理的三种情况:谬误也是具体的;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在批判谬误过程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产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因:社会物质现象和社会精神现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人们对社会现象认识中的基本问题。

3、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4、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总和,包括: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核心),自然环境。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的总和,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观念,道德观念,哲学理论,科学理论,社会心理。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 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4)各种形态的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7、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1)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把思想动机之类当做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而唯物史观不否认思想动机的作 用,但认为在思想动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而且是物质根源(2)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把少数帝王英雄当做是社会历史的主 人,而唯物史观不否认少数英雄的历史作用,但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

8、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源:社会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

9、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第一次辩证的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3)唯 物史观的创立为让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科学。(4)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党政制定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

1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1)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2)实践将人类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并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4)实践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合目的性于合规律性的统一。

11、社会历史发展观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热转移的物质过程,但又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 展所决定的。(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矛盾且又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3)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说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物质 的,内在的联系

1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也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3)生产方式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4)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

14、国家的职能: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国防职能,外交职能。

15、文化的功能:信息功能,教化功能,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16、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7、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六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1、生产力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方式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答:(1)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2)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杠。(3)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的指导意义?

答:(1)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切实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 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领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 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到生产实践。(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早日实现。

4、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5、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7、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个人的分类: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9、历史人物的分类: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10、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11、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表现:(1)他们在创立,捍卫和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他们在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立下了不朽功勋,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由科学变为现实。

1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3)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1)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过程上来看,社会形态的次序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个社会形态。(2)从每一个民族或是国家的历史进程看,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得影响,冲击和干涉,也都会经历上述 所说的5个历史形态。

2、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次序是多样的(2)社会形态的具体存在和运行模式是多样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手段和方式是多样的。

3、社会进步的表现:(1)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2)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部的量变过程。

4、社会进步的根源:(1)社会进步最深刻的根源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社会进步是一个辩证即扬弃的过程(3)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在于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社会进步的标准:(1)全面性的标准(2)物质的文明(3)精神的文明(4)政治的文明。

6、人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

7、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答:(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2)人的本质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改变的。(3)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8、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9、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答:简单的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要求社会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个人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就是个人应努力的为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还有一方面就是两者也是矛盾的。

10、自由: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1、共产主义的3个含义:(1)马克思和恩格创立的科学理论或思想体系,即共产主义理论。(2)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3)建立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即社会主义实践。

八 、毛泽东思想理论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间:20世纪前中期(20年代末30年代初)。

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革命与战争。

3、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体系: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在中国的运动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意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是在革命实践中,尤其是在同党内各种“左”右倾错误思潮中形成和发展的。(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聚集了全党的智慧。

6、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和历史特点。(1)萌芽 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2)形成 土地革命中期 农村包围城市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3)成熟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4)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和建国后。

7、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论的是谁:王稼祥。

8、第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9、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是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2)群众路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领导方法,工作方法)(3)独立自主(最基本的原则,是立足点)。

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毛泽东思想史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12、毛泽东在哪本代表作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答:《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的原则代表作是?答:《改造我们的学习》。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答:(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是开端。

(2)1856年10月和1857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是加速。

(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是加深。

(4)1900年,侵华战争失败后,签订《辛丑条约》,是形成。

2、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革命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答:是由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阶级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革命让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6、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内容?

答:(1)阐明了新中国政权的性质(2)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及民主和专政的相互关系 ( 4 )阐明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7、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特点?

答:(1)它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2)它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3)概念表述明确鲜明

8、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政权道路的理论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1)独立领导革命战争(2)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2、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由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的的环境决定(2)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决定。

3、 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1)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无产阶级及政党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2)由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

4、统一战线分为三个部分:(1)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左翼集团,是共产党的基本依靠力量(2)民族资产阶级---中间集团(中间派),是党努力争取的力量(3)大资产阶级---右翼集团,是共产党的暂时同盟者。

5、统一战线的实践形式:(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党内合作----政治组织: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带动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国内和平,由工农民主到抗日民族的转变(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第二 次国共合作(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人民政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6、统一战线的策略:(1)发展进步势力(新四军,八路军,共党组织,是核心)(2)争取中间势力(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3)孤立顽固势力(亲英派,亲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7、统一战线的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性(2)变现为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3)“遇事协商”的特殊合作方式。

8、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2)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3)原则性必须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9、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1)有好的建党榜样的好的思想基础(2)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3)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4)有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即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

10、党的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1)理论准备不足(2)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3)封建环境的包围(4)需要处理各种复杂关系。

11、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1)马列的思想教育(2)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政治化,科学化(3)注意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12、思想建设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3、党的作风:(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2)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十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实行“一划三改”的路线,一划指的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指的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两翼)。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答: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4、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答:和平赎买。

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答: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答:合作社形式,初级社,高级社。

7、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答: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

8、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答:公私合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十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社会主义建成后的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社会主义建成后的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内容?(湖南自学考试http://www.hnctw.com/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理论(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其他的----非对抗性矛盾)(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方针(1、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在民主党派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在政治上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4、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5、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既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统筹兼顾的方针。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论的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邓论的时代要求: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邓论的历史条件: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社会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2、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结果?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间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成果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邓论的精髓?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的含义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论的精髓呢?

答:(1)是邓论的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2)是邓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使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和源泉之所在。(3)贯穿邓论的始终,体现在它的每一个方面。

5、十七大召开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时代主题:和平和发展。历史依据: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现实依据: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答:(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1)“生产力”是“文化”和“人民利益”的前提和基础。(2)“文化”是“生产力” “人民利益”智力支持和经济保证。(3)“人民利益”是“文化”和“生产力”的目的和归宿。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答:(1)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2)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8、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

答:(1)突出了生产力的重要性。(2)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3)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4)把根本任务和目标统一起来。(5)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发展。

 

上班族抢先定制【学历提升方案】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