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要点复习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了。
3.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 。
5.《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6.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是最早接受洪秀全信仰的少数人之一。1859年,洪仁玕回到天京,被封为“干王”,参与朝政,提出《资政新篇》
7.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8.《资政新篇》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的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9.1859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
10.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1.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
12.天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①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洪秀全还设立“删书衙”。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3.1861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14.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15.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
16.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主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
17.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1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
19.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⑴兴办近代企业;⑵建立新式海陆军⑶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20.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