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考公共关系学串讲复习资料三
第三章 公共关系对象
1.所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公共关系的对象总称)。
2.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要素之一。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
3.公众的特点:①群体性②共同性③多样性④变化性⑤相关性。
4.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可划分为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股东公众等)和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等)两类。
5.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划分为首要公众(是指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和次要公众(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两类。
6.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分为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如假日出现的旅客高峰、招生考试时出现的考生及家长等)和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三类。
7.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分为顺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和边缘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三类。
8.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分为受欢迎的公众(是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意向的公众对象)、不受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的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群体等)和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三类。
9.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可分为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关系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或未来公众)、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了解有关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和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四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政策的依据。
11.内部公众的重要性:①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②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③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12.内部公众是组织中最主要、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内部公众是组织中最基层的实践者,工作繁忙而辛苦。内部公众关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主人翁意识。
13.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①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②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④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
14.所谓非正式团体是组织中存在的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以满足个人需求和欲望的团体。
15.非正式团体具有友谊型、同好型、工作型、自卫型、互利型等类型。
16.非正式团体的特征:①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②实行的感情逻辑,以感情作为聚合的纽带,以团体共同的感情和态度作为价值标准③团体内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和压力,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力④团体内部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其威信高,影响力大⑤团体中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成员之间思想沟通度深且通畅⑥有两重性作用。
(湖南省大学自考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