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 D )。
A.适应性 B.多样性 C.动态性 D.可控性
2.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A )。
A.心理学 B.人类学 C.社会学 D.伦理学
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 A )。
A.最大利润价值观 B.委托管理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现实主义价值观
4.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B )。
A.海德 B.薛恩 C.安德鲁斯 D.霍兰德
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 D )。
A.纵向的变动 B.横向的变动 C.单向的变动 D.向核心的变动
6.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 A )。
A.情感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尊需要 D.权力需要
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 A )。
A.震荡阶段 B.形成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有所作为阶段
8.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人际沟通中最普通的形式是( D )。
A.肢体沟通 B.书面沟通 C.非语言性沟通 D.口头沟通
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 A )。
A.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B.小群体比大群体表现得好
C.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好 D.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不好
10.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包含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关系,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政治关系 B.道德关系 C.宗教关系 D.经济关系
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 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 D )。
A.任务式管理 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C.贫乏式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使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 D )。
A.目标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创新功能 D.凝聚功能
13.命令型群体都是( B )。
A.工作型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学习型群体 D.利益型群体
14.领导的有效性是三种因素的函数,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 D )。
A.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情景因素
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 B )。
A.现实操作型 B.调查研究型 C.社会型 D.管理型
16.在处理冲突时,当你的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应该使用的策略是( C )。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折衷
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 A )。
A.非正式领导 B.工作领导 C.精神领导 D.情绪领导
18.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 D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 D )。
A.震荡阶段 B.形成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有所作为阶段
20.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A )。
A.群体的气氛 B.智力因素
C.情绪的稳定性 D.人际关系
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 A )。
A.集束式 B.偶然式 C.流言式 D.单线式
22.动机的形成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动机的产生基础是( C )。
A.目标 B.理想 C.需要 D.金钱
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 C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外部环境
24.组织管理科学中的组织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 C )。
A.60年代初 B.70年代初
C.80年代初 D.90年代初
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B )。
A.双因素论 B.期望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成就需要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 ABC )。
A.边缘性 B.两重性 C.应用性
D.复杂性 E。人文性
27.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有( ABCDE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 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D.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28.处理冲突的策略有( ABCDE )。
A.运用竞争 B. 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迁就 E.运用折衷
29.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 ABC )。
A.认知 B. 情感 C.意志
D.信心 E. 勇气
30.宝钢的职代会通过的激励38条,概括起来为( ABCDE )。
A.主体激励 B. 关怀激励 C.荣誉激励
D.榜样激励 E. 支持激励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2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1分)。
32.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2分),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1分)。
33.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是麦克里兰提出的工作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需要主要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1分),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分)。
34.组织认同感: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2分),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1分)。
35.问卷调查法: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2分),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我国现代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寻求整体模式;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渡;职业道德建设;共同富裕。(每答对一点记1分,答全记6分)
37.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赫兹伯格将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促使人们产生 不满意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3分)此理论的理论要点有三方面: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 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认为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 素的满足才能激励积极性;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即是在工作进行时就可能调动内在 的积极因素。(3分)
38.简述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
答案要点及评分细则:简单地说,是因为群体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具体有六个方 面的原因: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每答出一点记1分,共6分)。
39.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
答:领导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利于吸引人才。(每答对一点记1分,答全记6分)
40.简述组织中人际关系的作用。
答案要点及评分细则: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分);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2分);最后,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答:组织认同感: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2分)。
作用有四个方面:第一,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第二,有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第三,有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第四,有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每点给2分,共8分)
4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性原理;(2分)第二,强调需要分为层次,称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2分);
第三,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即主导性原理(2分)。
理论的不足:其一,此理论是以唯心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2分)。其二,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层次机械地由低向高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解释越级上升或由高到低下降的现象。(2分)
上班族抢先定制【学历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