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第十一章网络安全法复习资料
1.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2.计算机及网络运行安全:指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
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指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4.计算机及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出于主观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特性所从事的严重危害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益的有关犯罪。
5.犯罪主体:是指实施计算机及网络犯罪行为的责任人,包括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又称单位主体)。
6.犯罪黑数:是指未经发觉或未被追诉或未被惩处的犯罪数。
7.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8.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9.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操作,后果严重的行为。
10.破坏性程序:是指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和功能发挥,应用软件、数据可靠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用于违法活动的计算机程序。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等。
11.故意制作、传播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罪:是指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12.“双罚制原则”:指在国际刑事合作中为开展司法协助,请求国与被请求国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才能进行引渡或司法协助。
13.简述网络安全系统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及网络实体安全、计算机及网络中软件的安全、计算机及网络中的信息安全、计算机及网络运行安全。
14.简述衡量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主要指标。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者简称CIA。
15.简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又包括过失行为和故意侵害。
16.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重要应对措施。
传统立法的调整;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事及组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及道德教育。
17.简述计算机与网络犯罪的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工具。
18.简述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
①犯罪主体的智能性②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隐蔽性③超地域性④法律规范的滞后性⑤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高黑数⑥犯罪手段的多样性⑦犯罪后果严重性。
19.简述英国《计算机滥用法》规定的计算机犯罪类型。
①非法侵入计算机罪②有其他犯罪企图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罪③非法修改计算机程序或数据罪。
20.简述我国有关惩治计算机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的主要类型。
①相关法律,如97年新《刑法》。②国务院相关行政规范,如我国第一部计算机安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③部门规章。
21.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主要类型
①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③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④故意制作、传播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罪⑤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的行为。
22.简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类型。
①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②利用互联网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③利用互联网危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犯罪行为。
23.简述均衡法律管制与网络自由的关系中要坚持的原则。
①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管制②尊重网络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正确处理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的关系④法律管制保留大于现实世界的弹性空间。
24.论述计算机犯罪的发生的主观与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贪图钱财、发泄报复、智力挑战、开玩笑恶作剧、政治目的。
客观因素:①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为计算机犯罪创造了条件②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具有重大价值③计算机信息系统容易遭受攻击④安全防范技术落后⑤安全管理不力⑥计算机犯罪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25.阐述完善我国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措施的主要建议。
①正确处理刑法与其他法律形式的关系②利用国际刑法体系解决网络上的外国人犯罪问题③加大对互联网犯罪的刑法理论研究④均衡法律管制与网络自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