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事管理的中心(一)
以人主体性质评价为中心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古已有之,自有人类共同体活动,就存在如何推举选择人才来管理公共事务的问题。由于公共事务管理决定着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处置,因而选择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规则,如标准、方式以及程序等,就成为共同体的大事,正可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了获得国家统治的人才,政府形成了很多制度,例如中国古代征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四善七十二最”考核、文官科举考试等;英国君主恩赐制、个人赡徇制,英美政党分赃制等。在漫长的制度演进历程中,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人事管理主要依赖于对从业官员主体资格的认定或评价,包括其品格、资历、学历、经历乃至政治派别的归属等。人员品格等主体资质成为人事任用的基本标准,而对品德才能的品评成为人事管理的主要方法。
(1)个人品德品评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工具。在人事任用中,注重对工作者自身具有的品质、性格、才智等主体性向因素(如忠诚、敬业、克己、守善、孝廉等)进行评价,划分等第,据此由组织进行考察、甄别、品评,作为人员进入或晋升的依据。
(2)组织领导者依靠经验在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品质、性格的多维特征明显,且考察很难通过一次性外在的刺激、测量手段获取,往往要依靠长期的观察和考验,因而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者积累的识人用人经验在选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良才成为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同时亦成为领导者的政治智慧。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呼唤“伯乐",正可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体现了人们对公正用人、慧眼识人的领导者的期待。
(3)政治因素在品评及人事任用中的影响力很大。由于选拔用人与领导者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领导者选择的价值偏好、利益导向以及对政治力量的考量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用人制度。而对用人权力的垄断和回避监督常常成为长官意志的表现形成,导致恩赐的泛滥。英美改革政党恩赐制度,是因为两党政治在人事选用中的过度泛政治化,从而导致用人的种种乱象,损害了政府组织专业性、稳定性的管理基础。
以主体性质评价为核心的人事管理的优缺点体现在:
主体评价是组织人事管理的基本方法,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中的KAS规范,都是当今普遍采用的主体品质评价的技术手段,具有优势。首先,以主体评价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比较关注“人"的特质对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强调人的主体性作用,更加重视人的品德、能力的提升、拓展。其次,以主体评价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具有较高的分权度,比较具有弹性,易达成人事相宜。此外,由于它赋予领导者较大的人事权限,对于推行领导者路线方针,有效执行政策比较有利。鉴于此,美国政务官任职往往由获胜党领袖根据对本党竞选的业绩来推举,并与政党共进退。最后,以主体评价为中心的人事管理,不需要繁杂的技术支持,在人事管理上的成本较低。
但是,以主体性质评价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存在着很大缺陷。从本质上说,这种管理具有“人治”的色彩,使得领导者拥有人事任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则、精良的程序设计和有效的监督,领导者用人会陷入为所欲为的泥潭,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排斥异己等都是具体表现。用人不正之风给公共组织带来巨大危害,它不仅使组织充满内耗,影响事业发展,更是践踏了组织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造成人心涣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演进的历史也是抑制“人治”“长官意志”并不断完善制度的历史,客观的测量、评价方式是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