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加以规范:通过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资格审核、严格招生管理、加大违规查处等举措,确保“专项计划”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学生。(3月26日《人民日报》)
离实现2020年全部消除贫困的既定承诺,只剩不到三年时间。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各级各部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不会少。相较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就业扶贫这些方式,还有一种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激发贫困家庭内生动力,这样的扶贫最有力、最根本,也最可持续。高校招生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就是一种以教育为媒介的精准扶贫。
在现实语境下,高考依然是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考试。虽然每个人成才之路各有不同,但高考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最便捷的。无论是韩寒对退学的反思,抑或高考零分考生徐孟南时隔10年再次高考,都是对这一论断的最佳注脚。通过高考,寒门学子获得了实现阶层流动的起码资格,拥有了打破阶层壁垒的原始动力,积累了改变家庭经济现状和社会地位的能力优势和智慧眼界。恢复高考40年来,无数寒门学子的成长成才史,多少贫困家庭的致富发家史,无不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短板以及思想认识的局限等原因,寒门学子升入重点高校的难度更大、比例更低。长此以往,必将导致“马太效应”的加剧,并不利于贫困家庭改变经济面貌和实现共同富裕,也加大了因各种风险而返贫的可能性。扶贫先扶智。教育水平能够很大程度代表一个家庭的财富创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所谓“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帮助扶贫、致富增收、增强贫困家庭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性的。
近些年,许多重点高校都对寒门学子伸出了富有诚意的橄榄枝,提高招收农村考生的比例。比如北大的“筑梦计划”,清华的“自强计划”等等。此次教育部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加以规范,正是确保制度红利如实兑现到寒门学子手中,保证政策执行不走偏、不打折扣。
高考招生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是高考改革注重效率更加兼顾公平的体现,也是高考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积极探索,更是实施精准脱贫、教育脱贫的生动实践。相信随着“专项计划”的大力实施和严格规范,越来越多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将从中受益,助力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造财富、改变命运,从而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温馨提示:如果你对“2018高考招生倾斜也是一种精准扶贫”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0731-88626137或者QQ咨询在线老师。)
TAG标签: 2018高考
报名电话:0731-88626137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湖南成考网上报名系统